打印

[征文季军] 【2023文心雕龙——芳华离殇】 【豆豆鞋之恋】 【038】【一次性完结】【征文季军】

本主题由 微嗔 于 2024-2-17 10:13 置顶
0

回复 37楼 的帖子

我肯定不能让所有人相信我,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我对于大师后面那句话有些疑问,可能是我在那条回复表述有问题了,首先我确实不是李文财,但假如把李文财东子梦临他们比作一种状态的话,那我确实"做过李文财"

TOP

0
引用:
原帖由 微嗔 于 2024-1-11 13:15 发表


说实话,我个人是不相信的,因为“我是李文财”和“我做过李文财”可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相信这个动物园小哥有过类似经历,或者深入接触过这类型的人,很多感性的细节没有办法通过脑补进行的。

TOP

1
引用:
原帖由 动物园男孩 于 2024-1-11 17:34 发表
我肯定不能让所有人相信我,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我对于大师后面那句话有些疑问,可能是我在那条回复表述有问题了,首先我确实不是李文财,但假如把李文财东子梦临他们比作一种状态的话,那我确实"做过李文财" ...
对,我相信你做过“李文财”,但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你并不是“李文财”。

做过李文财是指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有趣、热情和荷尔蒙无处宣泄、为了找到小圈子的温暖和归属感、好奇心等等原因,跟着身边的朋友们和小环境也做过精神小伙。

是李文财是指就是千千万万个精神小伙中的一个。从小在盛产精神小伙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中生活成长,即使成年后直到遭遇人生的某个契机之前,依然持续用精神小伙的方式生活。

如果真是李文财本人或者李文财式的真正精神小伙来写这篇小说,这个故事的叙事风格和故事情节,两者之中肯定会有一个比现在更加面目全非。

[ 本帖最后由 微嗔 于 2024-1-11 20:52(GMT+8) 编辑 ]

TOP

0
引用:
原帖由 Yunalesca 于 2024-1-11 19:07 发表

我个人相信这个动物园小哥有过类似经历,或者深入接触过这类型的人,很多感性的细节没有办法通过脑补进行的。
是的,如果要说作者有类似经历或者深入接触过这些人,我也是信的。

就是吧有点巧了,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到目前为止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生时光都在东北。而且我那一大家子里的晚辈中,还就出了两个精神小伙儿。

[ 本帖最后由 微嗔 于 2024-1-11 20:54(GMT+8) 编辑 ]

TOP

0
一口气看完,今年绝对的黑马。感觉前面的5万字可以精简一下,梦临出场之后就好看多了。本来以为是绿文,原来公车上锁,女一开发空间很大啊,有没有可能搞个续集番外啥的,满足一下纯绿读者的口味。

TOP

0
引用:
原帖由 动物园男孩 于 2024-1-10 22:57 发表
回复寒冬:

我肯定不是一遍不改就写出来哈哈,我写东西习惯东写一块西写一块,最后缝缝补补把他们拼在一起,拼好了之后再通读两三遍,就算写完了。这势必会出现一个问题,您也提到了,就是有些段落会塞不进去,多出来了,反之就是有些 ...
感谢解读。之前那篇评论,因为我也不确定我理解得对不对,所以主要是个人感受比较多,没太多规律性的东西。

现在我大概明白你的想法,可以更心安地继续谈下去。

艺术上有个广义的概念,封闭和开放。封闭是指整个表达已经被框在一个确定的范围里了。开放则相反,可以是没有这个框,也可以是框仍然存在,但表达有一部分在框外面。后者有的时候也被称作半封闭或者半开放(后文统称半封闭)。

具体到小说结尾。

《边城》结尾就是开放的,他可能永远不回来,可能明天回来。没人知道。

经典的童话结尾,“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封闭的结尾,“幸福”就是那个框。但不是说这句话永远都是封闭的,取决于前文。

如果《红楼梦》结尾改成“从此林黛玉和贾宝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就很可能是个半封闭的结尾。

《红楼梦》里很具体详实地描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性格相差极大,所以即使结尾在一起了,“幸福”这个框是框不住感情表达的,读者会去想象他们婚后的状态。而经典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不会有任何矛盾的,只要没有磨难,在一起就是幸福。感情上框得死死的。

说了这么多是想表达什么?就是大多数小说,尤其是历史没那么悠久的,结尾要么开放、要么半封闭。这是个比较常见的规律。而半封闭的大部分情况,故事封闭,感情开放。故事有个框,感情延伸到框外。

回到本文。本文如果按章节来算,最后一章第十三章整个是不错的结尾节奏。每个文中出现过的人物都逐渐交代,故事在慢慢地走向闭合。

十三章有两个非常适合结尾的点,很精彩。

第一,精神小伙和精神小妹的孩子出生了。这里的结构和内容都呼应了开头精神小伙诞生的场景。
第二,与夺走主角第一次的姨重逢,姨真诚了许多,主角也邀请她加入烧烤店。这也是对前文的呼应和交代。

这两点的优秀,除了呼应前文,很大程度上就是感情对未来的延伸。或者说,他们是半封闭的。

第一点,精神小伙和精神小妹的孩子生来就是社会人,未来会怎样?这是读了前文的读者下意识会有的反应(我觉得这一点显而易见,我就暂时也代表其他读者了)。

至于第二点,更精彩。因为,这里本身的叙述就不封闭的。

主角邀请姨加入烧烤店,姨答应了吗?没写。姨说:“我当然信你了。”那读者就觉得,应该是答应了吧。然后焦点从姨是否加入烧烤店,自然而然转移到了,你的人生下一秒会遇见谁。感情非常顺畅地向未来延伸。这不仅是半封闭了,我个人认为这还是各种各样半封闭里比较有味道的那种。

所以整个故事的结尾,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半封闭结构了,有一个模糊的框圈住故事,但拦不住感情。

所以作者你最后一段,我这里先暂且称其为议论。本质上是在干什么呢?是在拿笔描这个模糊的框,把它描的越来越实。本来感情是延伸的、是自由的。你现在给出了解释,虽然你说你并没在讲道理。但抛开动机,这仍是属于议论的文字范畴,它的内容表达十分清晰、十分确定。读者的感情会被迫收束到你说的这几个点。你前面很好的半封闭结构其实是被破坏了。

上面说的都是结构形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篇幅和你要表达的内容本身。

最后这段议论,你说没有想讲道理,我是相信的。但我为什么觉得是在讲道理,可能归根结底还是,太长了。这不是一般的议论,是大段重复议论。重复之处在于,每一句都在说“他其实不怎么样,但他挺好的。”这种大段议论,十九世纪以后真的很罕见。如果是西方文学,十九世纪确实有一批很爱议论的作家,但他们调子都比较高,高谈阔论那种(比如《战争与和平》结尾,跟写论文似的)。具体到中国,就更没有土壤。哪怕是一系列以议论总结结尾的古典话本小说,结尾一般是一首诗。封闭归封闭,很短促有力的。

虽然我前面的回复说了,最后一段表达的很多道理,我自己不认同。但你写作肯定不用过于在乎我一个数据点的意见,我也相信最后一大段都是你最想说的心里话。不过即使尊重你的原意,表达在技术上仍有优劣之分。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如果你不说最后这一段,你觉得读者读完你前面的全文,对主角是个什么印象?你把你的议论内容,全部换成问句问读者,然后想象一下答案。

“李文财是社会的边角料吗?”
“李文财是家里的顶梁柱吗?”
“穿盗版衣服的李文财的人生是正版的吗?”
“李文财有值得铭记的青春吗?”

我觉得可以更有信心一点,读者的答案跟你说的一定相去不远,因为你前文写得好。

所以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如果读者已经懂了,没必要说太多。

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说法是,如果一段内容删掉以后,能让剩下的内容更好,那就删了它。

最后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读者真不见得和你想得一样,大概就是网上说的什么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我前面回复里说的那些理解确实跟你的表达不吻合,可能是我的问题(和前面几位回复自己与东北的渊源不同,我连东北都没去过)。能避免作者和读者在道理上直接交锋,也算一种圆融的手段。

[ 本帖最后由 寒冬夜行亻 于 2024-1-12 08:04(GMT+8) 编辑 ]

TOP

0

回复 44楼 的帖子

谢谢建议,番外和续集我之前还真的考虑过要写,比如说我本来想要写一个东子的前传,讲讲他初中到后来认识李文财之前发生的故事,这里面就包含他和柳梦临的恋爱。但是现在不是不能写十八岁以下了吗,虽然可以不点明年龄糊弄过去,但是初三……高一……这就比较尴尬,怎么想都是未成年。所以这个前传,我真没想好怎么写。

至于其他的续集和番外,我有一些想法了,但不太多,还不足够下笔,等构思好了,我一定写。

TOP

0

回复 45楼 的帖子

也非常感谢你给我这么详细的建议~对我的帮助很大。

就比如说你在回复里提到的关于文字的结构的问题,我仔细想了一下,我在写东西的时候确实几乎从没考虑过这方面,我过去总是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考虑剧情上,认为只要把剧情搞完了,怎么表达都无所谓。

我在新写的文章上试着多考虑这些东西,发现确实是个很好用的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啰嗦,还可以缓解卡文。我现在觉得论述一段文字就像拉屎,如果实在拉不出来,那就不拉好了。

但我也常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不知道写到什么程度能让读者懂。就比如说当我写某个段落,写得少了,我觉得那种情感就达不到,写得多了,就可能会过了,用力过猛了,啰嗦了,所以当我完全判断不了的时候,我会宁愿让它「过」一点,而不是让它上不去也下不来。

因为我是作者,是世界上第一个了解自己笔下故事全貌的人,当我开始写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么样的了。我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无法体会到当你不知道某件事时的你是怎么样的,因为你现在已经知道了。

我了解我的故事,但我永远无法了解一个从没读过它的人在阅读时会有怎样的感受。

TOP

0
引用:
原帖由 动物园男孩 于 2024-1-14 21:14 发表
也非常感谢你给我这么详细的建议~对我的帮助很大。

就比如说你在回复里提到的关于文字的结构的问题,我仔细想了一下,我在写东西的时候确实几乎从没考虑过这方面,我过去总是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考虑剧情上,认为只要把剧情 ...
作者视角肯定会局限,随时切换读者视角来审文,这个技能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不算很难

以我常年累月的写作经验,先了解读者群体的审美偏好,以及他们的看待视角,阅读习惯是什么,作者才能更有效性地去改文,达到通俗易于传播的目的。

不过色文不像自媒体,它的用户面和反馈效率比较多,所以作者的经验吸收和优化改进肯定也会慢一点。

[ 本帖最后由 夜月 于 2024-1-15 08:14(GMT+8) 编辑 ]

TOP

0
引用:
原帖由 动物园男孩 于 2024-1-14 21:14 发表
也非常感谢你给我这么详细的建议~对我的帮助很大。

就比如说你在回复里提到的关于文字的结构的问题,我仔细想了一下,我在写东西的时候确实几乎从没考虑过这方面,我过去总是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考虑剧情上,认为只要把剧情 ...
谢谢你的回复。其实你也应该看得出,我归根结底还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评论你的文章和其他人的文章。我可能代表不了大部分的读者。

你的问题“怎么确定读者是否能读懂”,我不确定是不是你真正想问的问题。

你原话大概是:写得少了,觉得情感达不到。写得多了,觉得啰嗦。其实这些还是从你的角度出发的,不是从读者角度,对吧?就是作者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写少写多可能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在找这个最佳的点在哪里。这里其实没读者什么事。

事实上,我觉得也没必要有读者太多事。我前面提出的所有建议,改与不改,都不应影响读者看懂这个故事。如果一个读者,看完《豆豆鞋》说完全看不懂,那大概是他自己的问题……我、歪糕管理、微嗔管理,在前面的回复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也许细节上会因我们的经历有所不同,但这也不是作者能控制的。我们都没有误解这个故事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这是肯定的。

换言之,“怎么确定读者能读懂”,是给水平远不如你的作者准备的问题。你的问题可能应是,“怎么确定写出来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审美追求”。这大概需要你自己慢慢去想了,我提的建议也都是基于我自己的审美,仅供参考。

我个人觉得夜月管理的回答,不是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怎么确定读者是否能读懂”,更像是回答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怎么确定读者是否会喜欢”。

这个问题就十分十分困难了,夜月管理可能是少数掌握答案的作者之一。当然,我觉得这个问题才比较适合你的水平。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1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