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金书坛说】【书评类】【一个八零后心中的金庸小说】(二组11号作品)

0

【金书坛说】【书评类】【一个八零后心中的金庸小说】(二组11号作品)

  在下是八零后,眼看着就要三十而立了。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特质,都
有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我常常在一些论坛上看到叙说我们那个纯真年代美好回
忆的帖子。弹玻璃珠、打豆腐块、扇纸人,而人气最旺、最让人感到流年似水的
就是回忆小学语文课本的贴图帖子。这个世界节奏越来越快、人心越来越浮躁,
这些穿越时光的回忆却能让我们沉静下来。在我们八零后集体回忆里涂下浓墨重
彩的,就有金庸武侠小说。

  《倚天屠龙记》是第一本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金庸小说。那时我还不到
六岁,我的那些叔叔阿姨辈正是中学生。他们喜欢用电影海报裱墙,喜欢读《武
林》杂志。那时候电视还很少。去县城电影院看电影是他们的最爱。有一年电影
院上映《倚天屠龙记》,我记得他们兴高采烈地议论了很久。当时太小,只记住
了这个名字,别的都忘了。然后我就看见他们找来书读。他们不看的时候,我就
翻着找插图看。我还不识字,我只看插图。我记住了那些插图。

  我读小学之后,电视普及了。金庸小说被频繁改变、搬上银幕。但是我却再
也没有看见过金庸小说的书,直到我读初中。还是那部《倚天屠龙记》,这回是
马景涛版的电视剧。时隔六七年,我又翻开了那本带有插图的《倚天屠龙记》。

  那是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原来那个从峭壁上俯冲而下的人叫张翠山,拖着
木板上的人艰难前进的女孩子叫殷离,而那个躺在木板上的人就是张无忌。看那
漫天风雪,我原来还以为是满天繁星呢!天那么黑,山崖那么陡峭,这个女孩拖
着这个男孩要去哪呢?这些都是我儿时的记忆啊!

  从此以后我就迷恋上了金庸小说。

  现在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思想也比以前活跃。金庸在社会大众心中的超然
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九十年代初,武侠小说还被认为是地摊文学、垃圾文
化、不入流。武侠小说等价于凶杀加色情。一个中学生看武侠小说,那是堕落。

  如果被老师看到,那本书就会变成碎纸片,满天飞舞。我在看《射雕英雄传
》的时候,吃过不少老爸的棍子。这让我想起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秘密学习
》。

  摘抄如下: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小学里念书,念的是抗日课本。有一年,敌
人常常窜到我们村子里来,学校里不能上课。老师就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先
教我们几个组长,我们再去教大家。

  我们小组里有四个人,有时在柴草棚里学习,有时在庄稼地里学习。学习完
了,我们就把课本藏起来。

  一天下午,我们小组正在我家柴草棚里学习,忽然听到外边有奔跑的脚步声,
还有人喊:「敌人来了!敌人来了!」大家赶紧把课本交给我。我马上跑到屋后,
在一棵大树下,拨开枯叶,扒去浮土,掀开砖,把课本放进事先挖好的小坑里,
然后盖上砖,铺上浮土和枯叶,看上去好像没有动过一样。我跑回院子,他们三
个人正在玩抓石子,我就跟他们一块儿玩。不一会儿,敌人踢开门,闯进院子,
四处乱翻,没发现什么,就走了。等敌人走远了,我们又拿出课本,继续学习。

  那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秘密学习的。

  那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秘密读武侠小说的。

  有这么一句话:政府封杀什么,将来就流行什么。武侠小说的流行,我认为
是社会的进步。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是自由的、宽容的、多元的。八个样板戏
一唱十年的时代,幸好,不属于我们。

  让人感到更幸运的是,武侠小说的流行,是以金庸为旗手。这是武侠界共同
的幸事。武侠小说被认为低俗,其实也有道理。举几个有名的,李凉、松柏生的
书我认为就很不入流。那些冒名顶替、粗制滥造的就更不用说了。武侠被誉为成
年人的童话,而童话不就是YY吗?不就是让人看了爽吗?我们都是平凡人,不
可能提着砍刀一条街杀过去,也不可能绝色美女左拥右抱。所以我们看了血腥暴
力的描写会爽,看了香艳色情的描写会爽。那些卫道士的担心没错,我们有这个
需要,武侠小说会投其所好。

  所以我们要感谢金庸。金庸写的是小说,是武侠小说,是登载在报纸副刊上
的消遣小说。但是金庸写出了大家风范!金庸的小说没有色情,有的是纯真的爱
情;没有暴力,有的是侠之大者。

  侠之大者!

  是金庸把武侠小说引到了健康的道路。

  爽,有很多爽法。眼睛看到美女丰满的屁股可以爽,肚子饿了吃上一碗红烧
肉也可以爽。金庸推翻了这样的观念:武侠小说只能提供低级趣味的爽。爽还可
以是虽千万人吾往矣、还可以是十六年之后的纵身一跃!

  而金庸的小说又何止是让你爽了?又何止是武侠两字可以概括?

  我们是八零后。在没有电脑的年代,我们有金庸。那是我们的集体回忆。



已验证原创首发!

[ 本帖最后由 四海遊龍 于 2010-5-18 18:47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0
评委ID:stimulant3

评委编号:12号评委

评分:7

评语:楼主思想活跃,即讨论了《倚天屠龙记》,又讨论了金庸本人,若只对一个论点展开叙述就可以了。而且满可以把《秘密学习》这一节删除,和本文无大的关系。

TOP

0
评委ID:土郎五五五
评委编号:5
评分:9.0
评语:看到这位仁兄充满真性情的一篇文章,不由拍案叫好。乡土的淳朴,童年的回忆,让至今红极的武侠小说开始附有一种代表性的年代倾向。看到这,我才发现,金庸的武侠,原来,竟是在我们埋头于稻花香的喜悦童年时就已存在。

TOP

0
评委ID:仙人掌寻开心
评委编号:17号
评分:8.5分
评语:作者写出了很多同龄人的心声,70后、80后甚至60后都可能有过作者的经历,本人就是感同身受的,真是篇由感而发的好文章。

TOP

0
评委ID:willardisme

评委编号:18

评分:9

评语:作者淳朴的语言透着真实的憨厚,不仅叙述了儿时初识金大作品的记忆,也结合现代网络小说的出现进行了对比,即恰到好处的盛赞了金大对武侠小说的贡献,又褒奖了金大小说给我们心灵带来的冲击,唯一缺憾的是不该过多讲那段秘密学习啊

TOP

0
评委ID:lzw1125
评委编号:15
评分:8.5分
评语:作者评金书,不是评论其思想内容、人物塑造等,而是围绕他们那没有电脑的时代,幸亏有了金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侠义纯真的金书,使他们爽!留下了人生的记忆!对金书的浓浓深情,跃然纸上!

TOP

0
秘评委ID:mmjjkk

评委编号:11

评分:9

评语:很好的连叙带议的文章,特别是秘密学习那一段让人莞尔。作者着点写出了金大和张三李四之不同,和大家一起重温了金庸作品的渲染力和魔力。相信以后金学也会像红学一样的光大,希望是更有过之。

TOP

0
评委ID:dongji654

评委编号:6号

评分:8分

评语:作者的思路主要是从接触金书开始,写出了当时那个年代的困惑,其实80后接触金书或者电视剧在当时应该是比较开放和认同了,我是70后的,当时播出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我记得是在85年左右,当时还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是上海滩,所以80后的基本上没有作者所描述的那样,一个中学生看武侠小说,那是堕落,那时社会上已经是金庸迷或者梁羽生迷,再后来是古龙迷。不过作者的语言朴实通顺,所表达的内容也清楚明确,故给8分鼓励。

TOP

0
楼主的关于读金庸小说的经历不止可以引起多少人的共鸣,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啊!也曾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金庸的小说——眼睛就是那个时候近视的吧?也曾被父亲收缴过武侠书——第二天是多么惊慌地从父亲的床边把书拿走!也曾在课堂上惊慌地阅读小说的只言片语——还好没有被老师发现过!
文章更侧重的是个人读书的经历,从竞赛主题来看,应当是写一篇书评,若是评的内容再多些就好啦!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四海遊龍 金币 +3 回复认真,鼓励! 2010-5-31 20:30

TOP

0
秘密的学习好有意思,真的是当时在学校看小说的那种情景啊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17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