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浅谈三国智将中我的最爱 郭奉孝 [打印本页]

作者: wgq810224    时间: 2015-2-14 15:02     标题: 浅谈三国智将中我的最爱 郭奉孝

三国中智将多如繁星 比如魏国 司马懿 贾羽 蜀国 诸葛亮 庞统 吴国 周瑜 陆逊。但是个人感觉都比不过郭嘉郭奉孝。
郭嘉出世去曹操哪里当军师有11年,在这短短的11年里面郭嘉所出的计谋都是成功的。真是智乎近妖,算无遗漏。看演义的不要说诸葛亮也算无遗漏,这家伙就是被作者夸大的。
从曹操已故军师戏志才哪里接过烂摊子,后君臣秉烛夜谈分析当下所有诸侯的实力和近况,对曹操说袁绍这个干草包可谋也。有对曹操说了十胜十败论。这样郭嘉就进入了曹操的核心圈子里面了。后刘备来投靠曹操别的谋臣都说要砍死刘备,而郭嘉说不能砍也不能放其乃大患,曹操没听从郭嘉的话后来后悔也晚了。官渡之战开打了,曹操在郭嘉的辅佐下,干的袁绍草包嗷嗷直叫。不过曹操别的谋臣都在干什么,整个官渡之战我只看见郭嘉一人在出谋划策,人妻曹啊你就不怕累死自己的天才军师吗?袁草包临死又做了件非常草包的事情,把乌恒放进关了,郭嘉马上去给曹操建言攻打乌恒这样的话可以直接平定北方,曹操也认同了郭嘉的观点。最终一切顺利平定北方,然后回柳城时 天气不佳 日夜急行军,水土不服 劳心劳力。人妻曹最后还是把俺最喜欢的郭奉孝给累死了 奉孝走的太早了,多活30年三国早一统了。
最后,用赤壁兵败后曹操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来表达我对天妒英才郭嘉郭奉孝的喜爱和惋惜之情: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有和我同感的请点个赞吧

[ 本帖最后由 wgq810224 于 2015-2-17 14:24 编辑 ]
作者: zsq259    时间: 2015-2-16 19:38

同感,诸葛亮其实是被神化的存在
作者: xindeyinian    时间: 2015-2-28 02:13

在三国里的所有谋士中我感觉郭嘉还是属于非常出色的一个,他在三国演义里面出的一些计策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历史上真实的郭嘉是不是有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么强就有些争议了。总之郭嘉出场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属于英年早逝,没发挥多少年的作用自己死了。这个我觉得有点像法正,当年在刘备阵营里面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法正立了功,可惜也是死的太早了。看来一个人有很长的寿命也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司马懿了,说句实话,司马懿在三国的某士里面未必是最厉害的,但最后三国天下尽归司马氏所有,这是为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因为司马懿活得时间最长,把其他的人都给熬死了,司马懿是公元251年才去逝的,这时候和他同时代的人基本上都死光了,所以司马懿在这么多年的经历中积累了足够的资历,并且他还是一个非常沉得住气的人,到了最后才发动政变,结果是一击致命,曹爽被他给灭了族,从此为司马氏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所以说这个人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必须有好的身体,要不连时间都没有,有在大的才能又能发挥出多少那?这一点上可以说的还有周瑜,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可惜也是英年早逝。至于说贾诩,我个人认为确实也是一个很聪明的谋士,应该也可以算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当年他出了很多计策都很不错,也很有远见,不论是在李傕、郭汜的阵营里,还是在张绣的阵营里,最后到曹操的阵营里,他献的策略可以说都是很有效果的。到最后他在曹丕当世子的时候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最后他的结果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至于诸葛亮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确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

[ 本帖最后由 xindeyinian 于 2015-2-28 04:06 编辑 ]
作者: aiyoubeipianle    时间: 2015-2-28 12:45

郭嘉不错,但是是已当时的眼光看,郭嘉就是一个败家子,骚包男,马屁精,恶霸等~所以郭嘉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是特别好,唯一好的就是他对曹操的忠诚和友谊
到了现代,在以前看来郭嘉的很多缺点变成了优点,比如他爱泡妞~敢于对抗当时的封建社会,对知己对喜欢的人掏心掏肺,对不喜欢的人爱理不理,甚至恶言,但却公私分明,敢于说真话等等,要知道郭嘉就上面那几条基本上和古代君子没边了,当然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郭嘉长的不够帅,只能说长相普通吧~
作者: 表情    时间: 2015-3-1 12:36

同意四楼的说法,个人认为贾诩贾文和当为三国谋士第一人!

前面大家都说了很多我就不跟风了,我想说的是这些个谋士虽然都是IQ很高的那种,但大家不要被他们的表现所迷惑了,想想看这些谋士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吧,诸葛亮,庞统,徐庶师从司马徽,除了徐庶之外,剩下二人的名气从哪来的,还未出仕他俩的老师就放话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真是好大的名头,再说戏志才,郭嘉,苟文若等等都是颍川书院出来的弟子,看看他们的老师吧: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所谓名师出高徒,你们能否人吗?还有向法正,周瑜,陆逊等等基本家里的长辈都是天下名师家学渊源深厚,其中司马懿最为特殊,不光是在家中长辈的教导下长大,更是师从胡昭,褪去这些光环你们觉得他们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我最佩服的只有2个人,贾诩和吕蒙,这两个是真正自学成才的牛人,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出辉煌!
作者: aiyoubeipianle    时间: 2015-3-1 14:24

贾诩属于智乱天下,而且年轻的时候还当过武官,不过都很低微,说自学成才的贾诩肯定是三国第一,但是要说三国第一那就难说了,毕竟各有各的特色才华
诸葛亮基本无奇谋,但是胜在发挥平稳且治国有方~
庞统奇谋益州,虽然只成功了一半,但是其军事才能应该在诸葛之上,但整体在诸葛之下。
徐庶其实不怎么样,曹仁对刘备的进攻基本上都是试探性的,才能没有多大的表现,到了曹操那边也一直作为文官,当然是很尽心的那种哦!(真的!)
戏志才难得的人才,不过有2个缺点,生的太早,死的太早。
郭嘉为知己者死的三国流氓一个,三国演义中出了遗计定辽东,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可惜的是曹公与奉孝营帐内的对话没有被记录下来,要不又是一个经典(两流氓谈完之后曹操大呼帮我的天下的就是他了)
苟氏叔侄,叔叔不诸葛亮强的是擅长奇谋且发挥稳定还有非常强的治国能力,不诸葛弱在军事才能,侄儿比诸葛强的是军事才能,两叔侄一起,顶2个半诸葛亮,分开定1个半诸葛亮。
吕蒙其实真心不怎么样,按照鲁肃的策略是慢了点,但是效果不吕蒙好,吕蒙太激进了,不过吕蒙在成才之前只是一个匹夫来看,吕蒙确实了不起了,30多岁在学习还能学习的那么牛,吧现代99.99%的人都比下去了

[ 本帖最后由 aiyoubeipianle 于 2015-3-1 14:27 编辑 ]
作者: 表情    时间: 2015-3-8 19:55

引用:
原帖由 aiyoubeipianle 于 2015-3-1 14:24 发表 [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7811757&ptid=9322508][/bbs]
贾诩属于智乱天下,而且年轻的时候还当过武官,不过都很低微,说自学成才的贾诩肯定是三国第一,但是要说三国第一那就难说了,毕竟各有各的特色才华
诸葛亮基本无奇谋,但是胜在发挥平稳且治国有方~
庞统奇谋益州, ...
楼上得论点我同意,但不可否认《三国演义》里得谋主们(不包括贾诩)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身后所代表的“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想想看司马家.诸葛家.苟家.陈家...等等家族,哪个不是应了毛老人家那句:“鸡蛋绝对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意思?他们加入集团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家国”,虽然顺序颠倒但是个中含义绝对是颠覆性的不是吗?贾诩真的比不得这些名家出身的谋主吗?徐庶问什么去了曹营一计不出?鲁肃为什么接替周瑜大都督一职遭到下面的对抗从而错过了东吴最佳的发展时机?种种的反常只能用贾诩明哲保身得以长寿善终作为最后的答案...

[ 本帖最后由 表情 于 2015-3-8 19:57 编辑 ]
作者: tiandaodelei    时间: 2015-3-19 14:49

奉孝我也很喜欢~但是英年早逝啊~.~论谋略应该是司马懿第一~.~敢问曹操身边那么多谋士谁敢在曹操死后发动叛乱一举夺得曹魏江山~~司马懿虽然曹操生前不敢放肆~.~
作者: 无颜之月111    时间: 2015-3-19 22:05

论治国,孔明绝对胜于荀氏兄弟。孔明治国以弱国对抗强国还能做饭用兵而民不知兵,调赋而民不知赋。连司马师(印象中是他)后来都感慨,有孔明给我当丞相我治国何必这么累;孙权后期派人去蜀国出使,回来使者说蜀国民有饥色,他就感慨趟孔明在,必不致次(孔明死了好多年了)。而百姓说孔明在时,不觉得怎样,但是一旦死了,就发现生活立马不一样了,以至于后期只要有善政,民间就说一定是孔明他儿子。反观荀氏无类似记载
为将上孔明带兵绝对一流,但是的确奇谋为短…
上面有位的观点很同意,吕蒙跟其他几位比起来的确一般,但是考虑他从一个武将半路开始学习,碉堡了已经~
鲁肃大概存在感不强,但是东吴搞战略有足够战略眼光的大概只有他了。
郭嘉属于跟曹操很对脾气的,他善于断,但是说他善谋,可能不合适,毕竟他发挥左右基本都是断,谋在曹操那最厉害的还是荀攸(贾诩太少出主意了,闷声不吭比较多,荀攸则有记录十大奇谋好像,但是就没几个人知道,帮忙整理的家伙还早死了--这个是史书这么记载的…)
荀彧坐镇中央,王佐之才没得说,最难得的是居然忠于汉室,最后劝曹操不自己封王。要知道曹操那边忠汉的基本早就被曹操弄死了…当然他也落得郁郁而终的结果…
作者: 帝王青龙    时间: 2015-3-20 11:36

郭嘉没错,的确是位很有才智的谋士,但是死的早,其实三国时期真正的高手都在曹操手上,蜀国的诸葛亮实在是被人完完全全的神化了,其实我也看了些野史,想当初郭嘉在世时诸葛亮为什么不出来,为什么到郭嘉死了,他才出山,因为就算出来了,也不是郭嘉的对手,那就干脆在山里多呆会,虽然这是后人的说法,但是郭嘉完完全全是靠实力吧曹操扶上去的,所以郭嘉死的时候曹操为什么那么伤心,还有一旦曹操吃了败仗了,为什么就想起郭嘉了啊
作者: 和光同尘    时间: 2015-3-20 11:43

咱喜欢李儒,除了命不好,感觉智力不差。
作者: f3541381    时间: 2015-3-23 00:29

要说三国智将,如下几人均强于郭嘉。
诸葛孔明,战略思想:人和。诸葛亮为刘备量身定做的三分天下之计,在于谋取人和。在孔明看来,曹操窃取天时,并“挟天子令诸侯”(曹操的对立面都以此称法,实质上曹操是实施荀彧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江东孙氏已获地利,盘踞天险,励志几代经营,人民富足。两者皆不可图。唯有川陇之地,方能让刘备实力得以发展,制定了夺荆州,取西川的战略方针。随后刘备也确实按照孔明所规划的这样,在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
鲁子敬,战略思想:联刘抗曹。人们皆知诸葛为刘备谋划了三分大计,却不知道鲁肃为孙权也谋划了三分大计,事实上乱世的众多英豪中,又何止只有他们两看出了局势的端倪?鲁肃为孙权策划的江东版《隆中对》,事实上还在诸葛亮之前,那时孙权还只是个刚接着他哥哥位的毛孩,周瑜推荐了鲁肃之后,鲁肃与孙权有一个夜晚的长谈,这就是鲁肃的三分之计,他认为曹操官渡战胜袁绍后,羽翼以丰,“不可与之争”,他发表了联合荆州刘表联合抗曹,然后进取西川的,收汉中,则与之争天下战略部署,只是这个联合刘表鲁肃失算了,毕竟人算不如天算,帅气的刘表生了个不争气的二儿子刘宗,把荆州给献给了曹操,当然最后联合了刘备也是不错得。
贾文和,擅长战术:算无遗策。贾诩“毒士”也,少时便有“张良”之称,先在为张绣效力时为张绣出谋划策,退敌无数,包括他预料敌人的伏兵,预料是否该追击敌人,不该追击敌人。后事于曹操,就连郭嘉临终前也有嘱托他,大概意思是:我已经不行了,以后就要靠你辅佐主公了。贾文和最厉害的还不是谋略,而是审时度势,知道曹操生性多疑,于帐下少言寡语。后曹丕继位,则帮曹丕策划篡汉之大计,后又为其巩固帝位,是所有谋士中活得最长的,也是官做得最大的,谥号肃侯。的确是算无遗策。
周公瑾,擅长战术:火攻。不管怎么说周郎是必须要提一提的,一把火烧了曹操南征的大军。当然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像我们想想的那样兵力差距那么巨大,《演义》中写到是83万大军,对外号称100万,而事实上曹操但是得兵力也不过20万。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孙权给了周瑜3万兵马,刘备联合刘琦共2万兵马,实际上是7万人打5万人,总而言之,周郎还是带着5万人打赢了7万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作者: 草传戒件    时间: 2015-4-2 14:47

郭嘉是很有才华,而且对主公忠诚
奈何“红颜薄命”英年早逝~
作者: ooxxooxxoovv    时间: 2015-4-11 19:16

引用:
原帖由 表情 于 2015-3-1 12:36 发表 [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7810884&ptid=9322508][/bbs]
同意四楼的说法,个人认为贾诩贾文和当为三国谋士第一人!

前面大家都说了很多我就不跟风了,我想说的是这些个谋士虽然都是IQ很高的那种,但大家不要被他们的表现所迷惑了,想想看这些谋士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吧, ...
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评价一个人,不光要看他自己干了什么事,还得看他的对手是谁。就像周瑜成名是靠赤壁大战击败曹操,如果只靠着原来与孙策打下江东时干的那些功绩他能成名么?再看贾诩干的事情,第一是乱武,第二是与张绣两次大败曹操,第三是离间马超韩遂,第四是劝曹操不能废长立幼,第五是劝曹丕不要出征东吴。第一件和第三件的对手都是一群智力偏低武力偏高的武将。第四件发生时这些谋士们要么没站队,站队也肯定不会站在曹植这一边,除了这些读书读傻了的人,其实我倒是认为这件事情是贾诩的败笔之一,自古参与夺嫡之争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他这么明着站队我倒觉得有点对不起他的老狐狸的称誉了。至于第五点,曹丕的老子曹操在兵精粮足、准备充分的情况下都没有打下东吴,曹丕仓促之间能获胜么?也就第二条值得称道。但是这种玩心理战术的打法属于兵行险招,要是没成功自己就得玩完。
就如同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给吹神了一样,现在的人老说这个第一那个第一,我的观点还是文无第一,这些人没有交过手,真的不好评判。至于你说出身和老师,这个本身也是实力的一种吧,就比如现在的高考,在同一个省份,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肯定不如城市,但让这些地区的考生直接加分合适么?




欢迎光临 SiS001! Board - [第一会所 关闭注册] (/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