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历史古香] 【桃花庵】作者:不详

0
古典小说确实写得很不错,结局还是相当完美的,可惜了张相公

TOP

0

【桃花庵】版本及简介

绘图桃花庵2卷24回

(清)不题撰人

20X44;图4幅

此本首叶有“民国9年”(1920),“绘图桃花庵”。次叶有“新编桃花庵目录”,分上下两卷,共24回。此书有光绪己亥 年(1899)刊本,可能是原刊本。

藏中央图书馆缩微胶卷复制部。

ReprographicSectionVanGulikCollection






桃花庵

序言

 《桃花庵》又名《桃花庵鼓词》四卷廿四回,每回七字单句,仅
第五回、第六回为八字,目录题「新刻绣像桃花  目录」卷首附图,
有石印本及光绪十叁年京都琉璃厂刊本,不题撰人,书中多破体字,
如「窦」字作「豆」、「谷」字作「谷」、「师父」作「师付」、「
滋」字作「旨」、「苏」字作「禾」等等不一。

    书序苏州城内张员外,因洪武爷与陈有谅大战,兵败破荒而逃,
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亡之际,即时赠於廿万石仓谷援助。事後洪
武爷获胜即位,重加封赏,由於张员外官金不授,皇命恩赐世袭进士
。张员外谢恩回家,几年身亡。留下一子,名叫张才,字学富,十六
岁取妻窦氏,守制叁午,日日家中诵读诗书,正值叁月虎丘山迎春大
会,欲往游览,遂告知窦氏,出外观会。

  在会上遇见桃花庵中少尼陈妙禅与师父前来观游,两人搭上线,
张才随妙禅师徒回返桃花  中,妙禅瞒过师父老道姑,将张才打扮成
女尼,要求老道姑收其为徒。尔後两人行影不离,夜日不分地行欢作
乐,张才留於  中叁月有馀,终极病恹缠身,未几离世。妙禅怀孕在
身,待产,後生一子,托付媒婆王叁思将遗孤送回松竹  窦氏夫人处
抚养。途中,王婆遇苏州府大人盘诘,因无法遮拦,遂顺水推舟以纹
银十两卖於苏大人,苏大人为其取名苏宝玉。

  十五年後,宝玉长成,一日途经窦氏房宅门前,被窦氏看见,引
进收为义子,详述其夫婿出走十五年,乍见宝玉如同夫婿像貌,咸慨
良深。此时王婆七十有馀,家无柴米度日,想起当年还有一件蓝衫可
以打换几两银子,遂来至城中乾女儿处商议,乾女儿将蓝衫拿至窦氏
处请议,窦氏一见,万分惊叹,遂将王婆叫至客舍诘问,方知事情缘
由,遂嘱咐王婆领路,往桃花  中走访。

  妙禅见窦夫人来  参拜佛像,自承素果茶食,亦欲探其子消息,
几番对辞,两相情结化开,急於赴苏大人处认亲。时值苏大人领着州
府各县举子进京送考,苏宝玉入试,连过几场,皇榜出示,宝玉中了
头名状元,又为承相招了女婿,苏大人派人报喜回府,同时打点回家

  一路领着窦玉进了苏州地界,各县大小官员迎接,翌日俱来叩喜
,大厅上排下宴席,命状元一一拜见,窦氏闻讯前来叩喜,苏大人接
至後堂,窦氏诘问苏府要人,遂引出王婆道其根源。

  苏大人百般无奈,请出府堂大人、教授商议,因状元出於张门,
礼宜归宗,苏大人抚养成人,名登金榜,膝下无後,亦不可缺,随即
裁定双挑入赘。即承相女,生子承挑苏门,另择妻妾成婚,生子承挑
张门,苏大人与窦氏皆喜,终得两全其美。

  《桃花庵》一书,作品艺术水平低俗,立意构思与才子佳人如同
一辙,内容简单,大部份多在论及张才与陈妙禅相遇後,在桃花  中
作乐,张才贪欢,留念忘返,以致病恹身亡。书中最无知者老道姑,
她对张才是男是女一概分辨不清,任凭妙禅说张才的样儿,道姑皆以
为是。尤其是在男女欢幸的动作上,更是苍白的痴愚不近常理。

  本书在人物方面,仅以张才、妙禅、王婆、苏大人、窦氏夫人为
主体回绕在他们身上打转,十八回以後提到苏宝玉的成长,进京会试
中了头名状元以及入赘承相府等  几笔带过,在句情上浓缩故事的发
展过程作个结局,对古典小说该有的浪漫情调,掌握变化反应,融入
人物的真实性,它没有;在形象、性格与鲜明的表徵方面,仅将妙禅
视作淫荡女,情有独锺於张才,待其身亡,却孤守一生,判若从前的
豪放女亦不合乎常理。窦氏望夫归来,十五午後见宝玉面,口若悬河
即认作亲夫般地念虑过头,认其子为义子,显得草率而为,诸如类似
写作,似有头重脚轻。在整个架构上,强调的是桃花  中一段男女之
情。书名《桃花  》乃因  後有桃树一株之故,整个故事情节以书尾
诗词全然概恬,此後了无新意。

张才可为风流男,忽遇窈窕陈妙  ,少年难禁原心乐,
张才理当染黄泉,妙姑虽为淫荡女,一生恩爱无二男,
中产下状元子,母子见面十五年,苏门教子成名早,
窦氏可为女中贤,志在张门留根业,得收夫骨张家还,
可算一部勋烈传,提笔写在桃花庵。

[ 本帖最后由 jwqmxxy 于 2010-7-24 19:11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树袋鼠 金币 +5 认真回复 2010-7-25 02:43

TOP

0
古文行文流畅,堪称古语经典啊,收藏了,楼主高手

TOP

0
文笔很不错啊 写的很有古代味道 诗题的也不错啊

TOP

0
看不太懂 , 从头到尾也没看出哪个朝代的 , 不太喜欢古典的 ,不够激情

TOP

0
古言文看起来本就含含蓄蓄 所以显得有点轻描淡写也是正常

TOP

0
看起来好像不错,只不过情节描写太过简单

TOP

0
这书的风格完全是参照文言文格式进行讲述,我个人还是认为其分类为古典类小说更为合理,只是因其发生在大明时代的故事就分类为历史,不妥。

TOP

0
写的有点味道情节很不错,描写的也很生动谢谢楼主分享

TOP

0
写的倒是不错,类似艳情小说吧,看起来还有点意思,就是读起来麻烦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14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