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心语] 给别人一个拆楼的空间

0
呵呵,我晕,是不是文人都这样啊
那你就帮我把楼弄高点,我不怕招风

TOP

0
“拆楼”?对我没好处,又费时费力。还是帮CC兄添砖加瓦把,自己还能得到些快乐!

TOP

0
“于是,拆别人的搂,就是简单的生存之道。挑别人的错,便是用进攻代替防守。”拆楼能给我带来一毛钱的好处吗?又没人付我工钱。所以,挑错,是为了共同进步。

TOP

0

回复 11楼 的帖子

可以呀,
问题时,
有些时候,
敌人未必凶残,
而,
朋友的言词未必友善。

更何况,
俺也拿不定主意,使柴楼容易,还是添砖加瓦容易。

TOP

0
引用:
原帖由 启今 于 2011-3-21 11:45 发表
“于是,拆别人的搂,就是简单的生存之道。挑别人的错,便是用进攻代替防守。”拆楼能给我带来一毛钱的好处吗?又没人付我工钱。所以,挑错,是为了共同进步。
这句话的境界,很是令人佩服。

开诚布公,与人为善,

盖楼,就是让别人台错的。欢迎老大常来挑错。

TOP

0
            伟大的传承——风              
                        (一个关于风雅颂的话题。)

   高三的时候,万众敬仰的语文教研组组长,给我们作古代文学的专题讲座。

  要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的老师,是当时的学生才子之一。

  当时的第一讲,便是「风」。开宗明义,「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字,
如何解释?典故如何解释?

  「风」,雌雄间的相互引诱;典故的本意是毫不相干。

  典故的释义,平淡无奇,而「风」的解释,令人瞠目结舌。于是,后面的讲
座,迅速被淡忘了,而,「道貌岸然」的「人面兽心」,传为一时间的佳话。

  大学的时候,英语外教,极力强调「尽量用文字的原意,而避免歧义」,激
起了「风「字的回忆。进而,「风雅颂」,为什么要用这个充满歧义的「风」字
呢?

  风,《国风》,流传于当时民间的,或者说各诸侯国地方上的,歌词以及曲
谱,学者们关于如何定义这个「风」,费尽口舌,却不明所以。我这小小不才,
更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

  不过,在草原生活过的人,在边疆少数民资地区生活过的人,在陕北生活过
的人,还有许许多多被称「民风淳朴」的地方,在那里生活过的人,都会知道,
男女青年之间对歌,意味着什么。无论那些歌曲多么现代,无论那些歌曲多么纯
朴,无论那些歌曲多么的不知所云。

  风,就在哪里。




  美,一个古老却现代的名词,千古的争论,莫衷一是,以至于,只有各模糊
的感觉:身心体验,可以产生愉悦,就是美。

  那么,那个特殊意义的「风」,不必过多的遮掩。但是,一定要强调那份质
朴,那份原始,那份未经雕琢。这就是古人以「风」分类的本意。

  我们伟大的祖先,完成繁衍的同时,记录了一分简单的美,她致真致纯,把
她作为后世的传承。那是一个起点,只有体验真善,才能辨别虚伪。

  再此之上,有了「自知之明」的典故,有了「富贵不能淫」的教诲,有了
「居安思危」的处世之道。


  那是一份伟大,可以嘲笑其粗鄙,却永远不能磨灭。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0
对于“风”倒是没有想过这么多。cc兄说:“在那里生活过的人,都会知道,男女青年之间对歌,意味着什么。”那是一个还没有出现程朱理学的时代,学者李敖就从《诗经》里面读出很多有关性的内容,这便是“风”吧。

TOP

0

回复 17楼 的帖子

“路走得太远,容易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很多时候,人们想追寻本源,却发现,或许过于简单,而难以令人接受。

姑且说那是“风”好咯,李大侠语出惊人,不好枉自揣测。

“性”,出于自然,出于相互吸引,出于相互的共鸣而非胁迫,恐怕,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呀。
不过,直接谈论,似乎与版规不服哈

TOP

0

回复 18楼 的帖子

我们本着严肃、认真、学术的态度,讨论“性”的问题。而且,我们又没有大段描写,只是提到了这个字而已。

TOP

0
引用:
原帖由 启今 于 2011-3-24 07:15 发表
我们本着严肃、认真、学术的态度,讨论“性”的问题。而且,我们又没有大段描写,只是提到了这个字而已。
佩服佩服!

文人若是畏首畏尾,首鼠两端,应当叫做文痞。
态度很重要。

俺认为,名士鸿儒,一再强调研究“风”的含义,应当有更深层次的道理。

只是,尚无定论,
道,可道,非常道。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0 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