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心语] 禁忌领域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0
又多了个赌徒,叫我如何拯救你的金币呢。

  “你有灌水嫌疑,请确定你的回复有意义而不是用表情来充数。”

TOP

0
说我懒,我就懒给你看。

懒得打字,凑数吧。

TOP

0
引用:
原帖由 没有明天 于 2009-12-3 00:43 发表
其实懒的最高境界是我
我懒得跟你比

懒人字数凑合机.rar

TOP

0
道个安,看到的都好心情。

岁月如梭,光阴如箭,且说且贱,便无大碍。

TOP

0
引用:
原帖由 CCS4769 于 2009-12-12 14:09 发表
特地来看看,你还是跟以前一样。嘿嘿,独行文客。
引用利物浦的队歌《你永远不会独行》。

俺绝非独行,没见此地如此多的风骚墨客么?
坚持自我而已,别无多求。

TOP

0
引用:
原帖由 CCS4769 于 2009-12-12 22:17 发表
你已经形成了舞文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希望能经常看到,不然,很多人都会觉得遗憾。
一定不辱使命,没有半颗树,我也栽出三株草来。

TOP

0
引用:
原帖由 没有明天 于 2009-12-14 18:46 发表
一堆骚人啊,小心菊花!阿弥陀佛!
你菊花流是不?开口菊花,闭口菊花.

TOP

0
引用:
原帖由 没有明天 于 2009-12-14 22:26 发表
贫僧乃纯真教主春曾哥座下第一护法。尔等不信春曾哥,必然被爆菊花、不得永生~
又是一个迷途小羔羊。
和尚,师太唤你回家吃饭了。

TOP

0
《生活之下,生存之上》

     奥古斯丁关于幸福有个定位,即“上帝之下、肉体之上”,它的旨意
是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确定人的生存位置。作为一个不信西方基
督宗教的家伙,我还是接受他的宗教哲学,用我们的话来理解:人
为了成为幸福的人,要知道他可以要求什么,应当渴望什么。

    套用他的格式:“生活之下,生存之上”更能表现大部分蚁族或者
“普通人”的追求。只有当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先满足了,才能解
决更高层次的物质精神追求。二八法则要求很多部分人只是堪堪满
足生存需求,这不能不体现社会是现实的、残酷的。
艺术之所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当是它已经脱离了生存的困惑
,带领人们探索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电影,自然是艺术表现的一
个完美媒介。

    继《后天》之后,罗兰德·艾默里克又导演了一部史书般的灾难巨
作《2012》。关于《2012》的影评,估计已经一大堆。褒贬之词一
时泛滥,乏善可陈。为了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还是有必
要写下自己的所观,所感,这才是看片的最大收获。

    关于演员,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杰克逊的饰演者约翰·库萨克主演
的片子我看得不少,记忆尤新的两部是《空中监狱》和《记忆碎片
》。他的演技和人物性格塑造拿捏得很得体,容易让我们接受。
还有美国总统的饰演者奥利弗·普莱特,记得没错的话,在《生死
狙击》里边,他饰演的是一个大反派。所幸,他没有把美国总统表
现得很猥亵,当然,这也许归功于剧本,他被塑造得很伟大。

    当中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演员,如果他们都是巨星,而我又不知道,
那就另当别论了,哈。印象深刻的还是有两个:一个是狂热的电台
主持人查理;另一个是充满灵性的小女孩,她的真名叫摩根·莉莉
。查理一出场,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像一个诡异而癫狂的野
人,他对玛雅文化和自然生存有着执着的追求,以致于他的一些行
径看起来很夸张。而小女孩则是可爱与聪慧,处处都显得惹人喜爱
,就整体形象来说,她比她哥哥诺亚的表现更深入人心。

    影片效果逼真,大气磅礴,关键的地方让人揪心,看得很过瘾。大
地龟裂,火山岩浆喷发,大海啸,高楼崩塌等等,都捉住了观众心
理担忧的点,恰到好处,纯属不易。记得当中还有几处幽默的地方
,“我没有兴趣去看你和妈妈made sex的地方,我还没准备好,杰
克逊。”,“别这么叫我,我不喜欢,你应该叫我‘爸爸’。”,
“老兄,我得走了,因为我必须要返回地球,有没有东西让我提神
回到地球吗?”,“这是巴黎铁塔吗?”等等。

    影片故事进展也很得当。刚开始就出现在印度,着实雷了我一把,满口
的咖喱英语味,差点把我的看片欲望给熏没了。当后来出现富商尤
里,以及他那破烂的英文,我原谅了这帮印度佬,因为有人比他们
说得还烂。至于为什么选择印度,个人觉得,这应该是基于市场考
究了,这跟为什么选中国造诺亚方舟一个道理。国际市场开始转向
亚洲,剧组不得不收买人心。而剧情也和《后天》,《世界大战》
等片子差不多,先是一些自然异常情况出现,然后引起专家的注意
,然后再缓缓展开,这是一种套路,也符合我们的认知。这与《先
知》和《未来水世界》给人塑造的绝望感是不大一样的。

    《2012》比较客观的一点就是用了物理学和玛雅预言结合,而淡化
了宗教成份,这比较适合大部分观众。不像之前那部《2012世界末
日》,满场的基督信仰和迷信论,让人倒尽胃口。灾难片的一大特
色就是合理推论,寻求逼真、现实。板块移动和太阳中微子是真实
存在的,而我们地球发生的潮汐,地震,气候异常最近几年更是频
繁,这更加深了我们现实的恐惧感,这就让观众有了个心理准备。
其中有一个很现实也很合理的举动,那就是各国元首和出得起10亿
欧元的人才能登上方舟。片中所有的这些,都是在一种神秘的氛围
中进行的,不到最后,观众是无法知道他们原来早就制定好了应对
策略:各国商业巨鳄出资支持诺亚方舟计划,而当中的执行者和表
决人都是各位政要,美国自然充当了指挥的角色。这些东西随着影
片地慢慢展开,灾情的出现,民众的迷茫和信徒的疯狂,慢慢激化
两极矛盾,为什么只有要人才可以登船,为什么政府要严行控制消
息等等,这些问题随着进度,最后才通向一条途径:更好地歌颂人
类和平友好,必要的时候,通过艾德里安教授的一番激情演讲,最
后达成happy ending.导演通过不同的蒙太奇手法,合理地表现了
所要表达的内容。

    不过值得讽刺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影片多次提到诸如人权,人类文
化的问题,而与之相反的行为则是暗杀各行业的知情人士,博物馆
馆长,研究所的教授等等。人类文化则仅仅限制于一些艺术作品,
却忽略了语言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东西,满篇的藏语,不能不说这
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不尊重和别有用心。当然,我有保着些许偏见
,为什么看到这么多中国人,却不是用中国最普遍的语言?甚至有
些不爽的场景和对话,缺失了对一个大国最起码的尊重。比如开始
出现的藏民建立船坞是的一个场景:“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可以提
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党和国家一定会帮大家重建家园的。”刚开始
听到中国话很兴奋,后来略微想了一下,觉得有点可笑,这确实符
合西方看待中国的角度。中国就是不缺人,“这些工程,也只有在
中国才可以实行啊。”虽说是有考虑到中国观众,而我觉得,就影
片所表现的,貌似还不够真实,没有大体表现中国的民族特色。这
是唯一不爽的地方。

    《2012》把人类带回到了原始的起点,他们可以和侏罗纪的恐龙一
样,瞬间灭绝,即便掌握了高度文明,却是十分脆弱的。在生存成
为唯一问题的时候,生活之上,便成为人们思考的重点。当中有很
多经典的对白。

     托尼和艾德里安的父亲哈里登船前的一番对话:
“他不就是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行了,托尼,你至少去看看他”
“你有看你的儿子吗?”
“也不是经常,华盛顿太远了,至少我们打电话。”
“那又怎么样?”
“人生苦短啊!”

    这在当时看起来也许没有什么,但当灾难爆发之后,两人才觉得
,一切都是奢求,当初最不在意的东西,却是最珍贵的。我们即便
再小心,也总是忽略了一些东西,它恰恰是最重要的。

    一部成功的大作,除了给观众带来特别的视觉享受,它内在还存在
着很多让我们思考的课题。它通过一番特别视效处理,挖掘出我们
内心的恐惧,我们怕死,更怕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是财富吗?是
威望吗?即使是可恶的富商尤里,最后一刻还是奋力把女儿托上了
方舟。可怜的戈登和英俊的飞机驾驶员为了某种看不见的东西而牺
牲了,这一切,只有在面对生存困惑的时候,才能做出最后的抉择
。《2012》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提前思考生活的机会,它告诉我们,
珍惜每一天,珍惜你身边最重要的人。哪怕是末日来临,有人与你
共同面对,你也可以笑着离开。

    这是一部少有的经典灾难巨片,它会十分成功,除了票房,还有各
种奖项。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重楼 金币 +20 不管你是否接受 红包敬上! 2009-12-18 09:46

TOP

0
写得太烂,发到舞文弄墨也是个错误,挪回窝里吧。

版主大大,已经骗过金币了,不用再评。
纯收藏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1 23:05